這是網上流傳的一篇文章, 睇完好有同感.
再富也要"窮"孩子 ~
在過份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將無法自立並且不懂感恩 再富也要"窮"孩子 前些天,帶兒子去逛書局,他吵嚷著要我買一個精致、昂貴但不實用的鉛筆盒給他,最後我只買了一個 "麻雀雖小,五臟俱全"的給他,他的嘴頓時呶了起來。接著,他看中一個設計小巧玲瓏,曲線優美,尺面圖案喧賓奪主地蓋過刻度的精美塑膠尺,我買給他的卻是一把木尺。他的嘴嘟得更有"克夫"( curve )了。我不作聲,打算晚上臨睡前才透過故事開導他。
自升為人父之後,我一再提醒自己要貫徹一個與東方社會價值觀、反其道而行的育兒理念──「再富,也要窮孩子!」(雖然我並不富有)。幾年下來,我漸感難於堅持下去,直到有一天我輾轉讀到南京大學一佈告欄上,一封署名為 "辛酸的父親"寫給其上大學的兒子的"匿名信",才又深感無論如何得貫徹始終。上述"私函大公開" (是無奈才將私函公開吧?)很有轉述的價值,茲摘錄如下:
親愛的兒子: 儘管你傷透了我的心,但是你終究是我的兒子。雖然,自從你考上大學,成為我們家幾代裏出的惟一一個大學生後,心裏已分不清咱倆誰是誰的兒子。扛著行李陪你去大學報到,掛帳、鋪被子、買飯菜票,甚至教你擠牙膏,這一切,在你看來是天經地義的,你甚至感覺你這個不爭氣的老爸給你這位爭氣的大學生兒子服務,是一件特沾光特榮耀的事。
在你讀大學的第一學期,我們收到過你的三封信,加起來比一封電報長不了多少,言簡意賅,主題鮮明,通篇字跡潦草,只一個 "錢 "字特別工整,而且清晰。大二以後,從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們能感受到,言辭之急迫、語調之懇切,讓人感覺你今後畢業大可以去當個優秀的討債人…… 。 最令我痛心的是,今年暑假,你居然偷改入學收費通知,虛報學費 …,沒想到你竟也運用這招,來對付生你、養你、愛你、疼你的父親母親,僅僅為了能出入卡拉 OK及酒吧…。我一想起這事就痛苦,就失眠!這已成為一種心病,病根就是你 ──我親手撫養大卻又倍感陌生的大學生兒子。不知在大學裏,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識和社會閱歷之外,還能否長一丁點善良的心?
閱畢整封信,我想起妻懷孕時一位辛酸的父親,第一次上做超音波掃描時,我最關心的不是胎兒的性別,而是他到底是孤身上路抑或結伴而來──雙胞胎甚或四胞胎? 難以兩全其美 我執教的學校,有二男二女各取名為"歡、樂、新、年 "的四胞胎兄妹。 我常看到他們的爸爸拎著四份一模一樣的便當盒,在籬笆外分四次塞給四名可愛的孩子;而每次看到他們蹦蹦跳跳地回課室享用,便知道他們對便當的 "內涵"相當滿意。我身為窮教員,如果孩子是結伴而來,我所能給他們準備的便當的內容,恐怕會顧得了"量"來顧不了"質" 。 我之所有這種顧慮,主要受華人「再苦,不能苦了孩子!」的傳統觀念所影響。
直到有一天,我那移居澳洲多年的老同學回國探親,及時給我來個當頭棒喝。據他說,澳洲人民生活富裕,然而他們在信奉上帝之餘更信奉:「再富,也要"窮"孩子!」的教育理念。他們認為,在過份呵護下長大的孩子,將無法自立並且不懂感恩! 他回國的第二天 ,我陪他冒著風雨出外辦點事,他指著一個被包裹得像棉花團的華人小孩說:「孩子應當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!」他說在澳洲,即使冬天時也很難見到「棉花團」;如果是艷陽高照,母親們也會別有用心地、故意不撐開嬰兒車的遮陽棚。 我們東方家庭「再窮,也要富孩子!」的做法,看來有糾正的必要了。
那天晚上,我思前想後,決定等將來孩子入學了,為他準備一些"其貌不揚" 的便當,以窮他物質,富他精神。 不同意義的象徵 其實,以上辛酸的父親在信裏提到的不孝兒,恰恰是我們用傳統的模型:「再苦,不能苦了孩子!」塑造出來的典型 "模"特"兒"。
我手頭上有這麼一則資料:美國費城納爾遜中學門口有兩尊雕塑,左邊是一隻蒼鷹,右邊是一匹奔馬。雕塑所要表達的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鵬程萬裏和馬到成功,而是象徵一隻餓死的鷹和一匹被剝了皮的馬。
原來,那只蒼鷹,為了加速實現飛遍五大洲七大洋的偉大理想,練就了各種高超優雅的飛行本領,結果忘了學習覓食,只飛了四天就活活餓死了。那匹奔馬嫌第一位主人──磨坊老闆給的活多,就乞求上帝把它換到農夫家;而後又嫌農夫喂的飼料少,又要求與其他馬對調,最後到了皮匠家──不必幹活,飼料又多,好不愜意。然而沒過多少天,它的皮就被皮匠剝下來做了皮革!
由此可窺見, 一個缺乏起碼的獨立生存能力及不懂感恩的人,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華,日後有多了不起的成就,都不算是一個健全的人,都是一個生命有缺憾的人。 動物界有一套超越萬物之靈的育兒理念,許多動物在它們的幼兒很羸弱時,會把它的幼崽含在嘴裏或護在翼下,怕它們遇險而夭折;但當它們的孩子長大些,它們會毫不留情地把孩子趕離自己身邊,讓它們獨自去經風雨、練本領,甚至不給孩子留下回頭路!只有這麼做,孩子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之襲擊,才能夠絕處逢生。含在嘴裏護在翼下和趕離身邊(只掛在心上),都是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愛的體現,連動物也深懂 「慣子如殺子」的道理。 再富也要窮孩子,才能逼孩子學習獨立前行,學會感恩惜福,畢竟,孩子的後半生我們已不能參與了……。
中國大陸的報紙有以下的評論:
中新網12月17日電: 眼下,學生高消費現象可謂一浪高過一浪。香港《大公報》發表文章表示,那邊,近百元的文具盒、數百元的書包、近千元的電子辭典在學生中成了搶手貨的事情剛發生,這邊,大連又出現了女大學生駕駛170多萬元的賓士豪華汽車上學的新聞。
作為基本依靠家庭養活的群體,學生所花的錢幾乎每一元都得向父母要,他們原本就不應該這樣闊綽、鋪張,如此追求高消費,這樣做,無疑有明顯的虛榮心和炫耀心理。
然而,又是什麼原因讓學生們追逐時尚,貪慕虛榮呢?這當中,固然和社會上的享樂之風、拜金主義有某種聯繫,但其根源卻在於家庭教育的不當,在於家長對孩子潛移默化嬌縱這樣盲目的愛。
許多父母普遍認為,即使生活再苦也不能讓小孩跟著大人吃苦,縮衣節食,省吃儉用也不能苦了孩子。尤其是一些年輕父母,認為現在生活水準提高了,絕不能再讓孩子像自己小時候那樣“吃苦”,別的孩子有的,自己的孩子也得有,否則自己和孩子都會很沒面子。而許多任務薪家庭即使孩子的高消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,但家長禁不住孩子一哭二鬧也忍痛掏腰包。寧可自己省吃儉用,也不能委屈了孩子——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,只是父母一味迎合孩子的需求,孩子卻往往並不領情,甚至認為理所當然,無形中養成了互相攀比的不良習慣,意志薄弱、不思進取。
孩子終究有一天要長大,要脫離父母振翅高飛,搏擊長空,自己去奮鬥,去生存。如果不從小磨練他們的“翅膀”,鍛鍊他們的筋骨,當他們長大了離開父母去自闖一片天地,面對挫折勢必惶惑無助。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得好,溺愛是父母送給孩子“最可怕的禮物”,是可以殺死孩子的“毒藥”。為人父母的,不可不引起高度的警覺啊!
再富也要窮孩子,在意識裏灌注了這個概念,在孩子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,適當設置一些障礙,讓他們受些挫折,少花些錢,多動動手,逐步增強自力更生、艱苦奮鬥的意識,是對孩子的真愛,是給予孩子的終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。如此,孩子感受生活艱難不易,珍惜父母勞動成果,激發吃苦進取精神,對其未來善莫大焉。
沃爾瑪是世界最大的零售業集團,它的創始人塞姆•瓦爾通寫的自傳《美國造》一書中,這樣警告他的後代:子孫當中要是有誰膽敢玩弄紈子弟的那類奢侈品,我到地獄裏也要起訴他。
西方富豪尚且如此,我們就更沒有理由養育“富”孩子了。(楊欣)
睇返我地香港既小朋友, 大部份都係父母既呵護下成長, 依家時時都聽到時下既年青人缺乏獨立既能力. 亦不懂得感恩. 連見工都要父母陪同, 係公司做錯事, 又搵阿媽代為出頭. 真係要講OMG.
所以時時都要提醒自己, 要以: 再富, 也要"窮"孩子 既教育理念來教育自己既孩子, 唔係將最好既物質比曬佢就係對佢最好.
多謝您的分享
回覆刪除很值得反思
我都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如文中那樣....
回覆刪除(其實依家一直都做緊, 呢方面真係要由細培養...買文具盡量都係買實用為主, 冇公仔架...)
睇完, 真係要好好檢討下自己.
回覆刪除Totally agree with the idea of 再富, 也要"窮"孩子, I am glad that my parents did it when I was a little child ...
回覆刪除thx for sharing
回覆刪除還是要經歷過 才會成長 才學懂感恩.
回覆刪除認同你的做法,但又有多小人可以真的做到,令孩子感受到而感恩
回覆刪除多謝分亨~~~
回覆刪除(Empty)
回覆刪除睇到您呢篇文章我真係好感動.因為"再富,也要"窮"孩子"呢個想/做法,我已經堅持左17年幾啦.....
回覆刪除呢十幾年只有我女家的家人會表態及以行動去支持,其他的人有99%都係唔認同既......咁多年o黎我都係背道而"行",同個大社會氣候完全唔同,個個都當我係"怪獸"......
我個孩子早幾年會問我,點解佢d同學仔每日都可以有幾多幾多零用錢,但係佢會無呢?老實講,佢有d同學每日既零用仲多過我呀!
佢又問點解佢d同學可以時時換新手電,新書包,佢又唔得呢?其實,我自己個電話都用上年半以上先至會考慮換......
唉....其實下一代係點,我地做父母/長輩既真係責無旁貸........依家我家孩子已長大了,佢都已經開始知道,我以前點解會咁硬心場黎對佢....佢依家都識得同我講,依家好多細路真係好難攪,好恐怖......
ANYWAY, 謝謝您的分享!
[版主回覆11/25/2009 00:54:00]多謝你既留言 , 分享左你實踐既經驗. 令我更堅持依個理念.
溺愛是父母送給孩子“最可怕的禮物”==> 當為人父母睇到當年種既果時, 已經為時已晚.
SUPPORT
回覆刪除